洞庭湖惊现“黑脸战神”!_苗家_乾隆_叛军
在安史之乱的烽火里,睢阳城像被恶狼盯上的羔羊,叛军潮水般涌来,洛阳、长安都丢了,唐玄宗仓皇逃向四川,只剩睢阳这道“守一城,捍天下”的屏障。城里粮草断得干干净净,老鼠都能卖三千钱,当兵的饿死了一批又一批,可洛阳总兵张公、大将雷万春,还有个二十来岁的苗族将领南霁云,攥着兵刃死扛。
南霁云这苗家汉子,眼睛里燃着两团火。叛军架云梯往上攀,他抄起弓箭,“嗖”一声,一箭穿俩敌人,箭箭咬肉!可叛军像疯了的蚂蚁,没完没了往上涌,张公、雷万春先后中箭栽倒。南霁云悲愤得嗓子都裂了,咬着牙继续射,突然“噗”的一声,几支箭扎进他身子,箭毒顺着伤口往肉里钻,脸慢慢变得乌黑。可他就跟钉在城墙上的铁桩子似的,弓还死死攥着,眼神比刀子还利!叛军瞅见这架势,腿肚子直打颤,三天不敢靠近城门。第四天有个小兵哆哆嗦嗦报信:“那人……死了都不倒!”敌将不信邪,亲自爬云梯,刚到中间,南霁云突然射出一箭,“嗷”的一声,敌将摔下地,叛军全吓成了惊弓鸟,撒腿就逃。
后来郭子仪收复长安、洛阳,唐肃宗大封功臣,给南霁云追赠“黑神都督”。全国各地的神庙里,都供上这位黑脸英雄的塑像,泸溪县浦溪也修了黑龙庙,专门敬奉他。
日子像流水,一晃几百年。到乾隆年间,传说乾隆本是陈世倌家的孩子,当年被四皇子换了包。他是个孝子,借着“巡游江南”寻生父。这日,乾隆坐船游洞庭湖,湖光山色美得像画儿,夜里月亮升到中天,游船灯火亮得赛满天繁星。谁料想,朝廷里的反贼早布下罗网,几百个武林高手藏在暗处,瞅准机会就扑上来!刀枪跟下雨似的往官船招呼,侍卫们拼死护驾,可反贼太狠,一枚毒蒺藜飞过来,一个侍卫扑上去挡,当场就没了气。又有个反贼扔出把剑,直奔乾隆胸口!
展开剩余57%就在这要命的瞬间,一道青光“嗖”地闪过,那剑“咔”地断成几截,掉在脚边。紧接着,一个黑脸大汉跳出来,穿的战袍看着有唐式的英气,又带着苗家的利落,耳朵上还坠着金环。他手里两把大刀,抡起来跟旋风似的,反贼还没反应过来,就被扫进湖里。没一会儿,洞庭湖上风平浪静,就跟刚才的厮杀是场梦。
乾隆惊得半天回不过神,忙问恩人是谁。黑脸大汉拱拱手:“某乃南霁云,住在泸溪浦市码头对码头的地方。”话音刚落,人就飘然而去。乾隆记着这份恩,后来专门去浦溪找,发现溪水两岸都是码头,可不就是“码头对码头”!在黑龙庙里,他看见一尊黑脸将军像,跟救自己的人一模一样。乾隆一高兴,给南霁云加封“护国乾王”,说自己是人间皇帝,南霁云是阴间皇帝。老百姓更亲,叫他“黑龙菩萨”“黑龙王”。
如今泸溪浦阳乡的浦溪村,黑龙庙里的神像还威风凛凛:苗家战袍裹着身子,耳垂金环闪闪亮,脸黑得透亮,腰上、手上还别着把大刀,寒气逼人。邻村王家桥、岩龙头那边,还流传着他的故事,每年二月十三“玄社节”,乡亲们都去庙里祭拜,念叨着这位忠勇的苗族英雄。不管过多少年,南霁云的故事在浦市码头边、苗家火塘旁,被一辈辈人讲得亮堂堂。
南霁云这人,忠得让人心颤——睢阳城快塌了,他跟战友死扛,脊梁骨从没弯;勇得让人咋舌——中了数箭还挺立不倒,箭尖上都带着股狠劲儿;就连死了,英灵还守着人间——洞庭湖上青光一闪,黑龙庙里香火长明。他是苗家的好儿郎,战袍里裹着血性,金环里坠着牵挂。几百年来,战乱也好,太平也罢,他的故事缠着苗家山水,守着一方安宁。人们祭拜他,不光敬他神勇,更敬他骨子里的硬气:世道再乱,脊梁不能弯;敌人再狠,忠义不能丢。这股子劲儿顺着故事的血脉传到今天,让每个听故事的人都觉着热乎,知道咱苗家英雄顶天立地,活着护家国,死了护乡土,把“忠义”二字刻进千年时光里。
就像浦溪村老人们说的:“南霁云活着是条好汉,死了是尊菩萨,护着咱老百姓,根断不了!”他的影子在晨钟暮鼓里晃荡,把忠勇的火种,一茬茬传给后人。
发布于:湖南省